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地獄》作者: 丹.布朗(Dan Brown)

地獄 Inferno  [已出清]


節錄

       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系列第四作
  同步橫掃全球冠軍,改編電影湯姆漢克主演,2015年聖誕節上映


  全球有70億人口。其實,地球最適合人口數應該是…40億。
  「但丁的地獄將臨,亡靈毀滅倒數中」

  《地獄》是暢銷小說天王丹布朗最新力作,也是他筆下最知名人物,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繼《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失落的符號》後,第四度登場。擅長將晦澀符號、歷史內幕,與神祕密碼編織成一部藝術推理作品的丹.布朗,再次出手,以驚人的新作《地獄》帶領讀者深入義大利的核心……引領大家體驗史上最陰森的經典文學所啟發的景觀,以義大利古典藝術、歷史與文學之美擄獲讀者,如同前作書寫反物質,博學天王丹布朗也不忘時刻緊追科技在未來將持續引發的爭議性問題。

  地獄最黑暗的地方,
  保留給那些在道德存亡之際袖手旁觀的人。

  哈佛大學符號學教授羅柏.蘭登週一凌晨在義大利的醫院醒來,因為頭部受傷而喪失記憶,記不得週六晚他走進校園上課後發生的事,卻一直夢到站在血紅河對岸披著面紗的女子,被成百成千、已死或瀕死而蠕動著的屍體包圍。蘭登的世界很快陷入一團混亂,他不由自主地跟著金髮馬尾的年輕女醫師席耶娜.布魯克在佛羅倫斯逃亡,衝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蘭登隨即發現自己握有一個鈦合金管子,內藏的投影器投射出一幅駭人的圖像──波提伽利畫的〈地獄圖〉,但是圖中被加上一連串令人不明所以的字母。為了解開字母之謎、也為了解答蘭登眼前揮之不去的死亡景象,他和布魯克在維奇奧宮、波波利花園、聖母百花大教堂等等永恆場景之間四處尋找,發現了環環相扣的祕道與古老的祕密,還有一項即將改變世界的科學新創舉……


節錄於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1170

---

我想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每一篇故事,是屬於作者的另一片宇宙。當每一個獨特的世界要融入不同的宇宙時,往往需要一些線索按圖索驥,從陌生到熟悉到追尋作者留下來的線索。有些故事大剌剌的如同在牆面上直接刻畫箭頭,甚至留下幾乎等同『往這走』的文字,粗略簡單而毫無追求的樂趣。有些故事,善用人們共通的認知,『愛情』、『好奇』、『歷史』『人性』等,隱晦的道路要讀者自行揣測。但當這些線索太瑣碎、陌生、無法引起共鳴時,屬於這個故事的這一片宇宙,不過是高空中的星星,閃爍而老是被雲遮住,久而久之便讓閱讀者喪失描繪的興趣。

蘭登的故事成功於許多神秘稀奇又好像隱藏許多歷史的名畫、名建築、名古蹟。
『地獄』一書同樣的追求冒險、神秘組織、拯救世界,而這次其中一個主要的線索應該是引用了我所不熟悉的西方古典『但丁神曲』中的地獄,但是破碎的不完整的零塊,還有莫名其妙冒出來的恐怖組織、神秘天才,令我久久無法融入進入作者的小宇宙,於是,蘭登系列除了『達文西密碼』外,就讓他化成遠方的星座吧!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孤獨六講》作者: 蔣勳

孤獨六講[已出清]



節錄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節錄於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77776

---

我想

老實說閱讀此書的時候,感覺到很深的障礙,原因或許出自個人涵養與蔣勳老師相差太多。
對我而言,本書比較像他個人心得的雜記,
一切以他所知道的一切作片斷的紀錄,但相對的,我很明顯的不清楚他所敘述的相關事件,
他用強烈的文字渲染了情緒的事件,對我而言是相當陌生的,甚至有些連正式的名稱也沒有,曖昧的描述與跳接,帶有些批判與評價,在我不甚了解的世界中,我不想評價,也無法評價。於是,是的,這是本我沒看完的書。

但我還是想說:我喜歡蔣勳老師低沉而穩健溫暖的嗓音,或許用講的也能描述得更清晰,也更能順著既有的思路前進,明明是相類似的描述,聽著就懂了,看著就不懂了,這也滿弔詭的。目前是我唯一有這種落差的事件。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預訂閱讀]《記憶如此奇妙:朱天衣散文集》作者: 朱天衣

記憶如此奇妙:朱天衣散文集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4/02/08

節錄

〈小時候〉

媽媽說我小時候像牛蛙,而且像隻公蛙,腿短短彎彎的,常穿著開襠褲,扶著竹籬笆在村子裡遊走,鄰居媽媽們看了都嘖嘖稱奇,不解父母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怎麼任我在外面遊蕩。每當我走累了就會自動回家,拍著紗門說:「胎胎門、胎胎門!」要媽媽開門讓我進去,門板擋著看不到我的人,媽媽還以為門外低沉的呼喚是蛙鳴。那時臺灣治安真好,或者也可以說孩子多到沒人揀。

我第一次喝醉,約莫就在這段牛蛙年紀,家裡來了父親的同袍,下飯必佐高粱,我踱到桌前要吃要喝的,一位叔叔便灌了我一口高粱,而那口酒讓我乖乖坐在門口,唱了一下午的歌。

在我更小還是襁褓階段,是不哭的。媽媽懷著我的時候,父親調職臺北還沒分到眷舍,媽媽只好帶著兩個姊姊暫時回外婆家住,外公是醫生,媽媽除了要在診所幫忙包藥,家事也要分擔,懷孕都不能倖免,更別說產後了,忙起來時,就會把我的搖籃車推到樹下,我也不鬧人,睡飽了就乖乖躺著,躺累了繼續睡,即便後來住到桃園眷村,鄰居都不知道我們家裡有個新生兒,因為從沒聽過奶娃的哭聲。

有時父母晚上要出門,便會發給我們一人兩顆話梅,那醃漬後又曬得乾乾的、紅豔豔的梅子很耐吃,我們三姊妹各有各的吃法,我會先用舔的,把外面那層鹽巴結晶一點一點的舔乾淨,再泡到玻璃杯裡,等那梅子慢慢染紅了水杯,才一口一口喝掉那淡出鳥的梅子水,隨即把褪了色的梅子咂乾,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掉梅子肉,那核也可以咂很久,最後把核給咬開,裡頭的果仁,吃起來即便一股苦澀也不放過,有時連那硬硬的殼也囫圇吞了。

往往兩顆梅子都已入肚了,距離父母回來的時間還早得很呢!於是我就會問大姊:「媽媽回來了沒?」「還沒!」「甚麼時候回來?」「快了!」接著三五分鐘後,同樣的問題又來了,大姊依舊很有耐性的給我同樣的答案,還好多半時候我會先昏睡過去,不然大姊鐵定被我搞瘋。



從這裡知道這本書:中廣流行網,周一至周五19:00-21:00,黎明柔主持《人來瘋》



---

我想

聽廣播專訪總是有很多幕後花絮與更多更活潑的故事,其中包括作者父母在民國40年初的戀愛史,不確定書中是否記載,但寫實年代的有趣記憶,趁記憶猶新簡略記錄一下:

當年年輕的客家母親尚在念高中,父親是剛從大陸來台的軍人在鳳山從事軍職;素未謀面的兩人緣起於母親表姐運動比賽上了報紙,而表姐的名字與父親姐妹相同。當時有許多家庭因國共內戰分散來台,於是父親便寫信給報社轉交詢問是否為離散的親人,而沒關聯的兩人,卻因母親為表姐代筆而牽起緣份。一開始是表姊欣賞父親的來信文筆而變成筆友,但母親的舅舅(舅公?)在新竹中學念書時卻因共同在排球社念了禁書,而一群人被抓關到綠島數年,所以家族內其實非常討厭國民政府與國軍,在家族發現通信前,父親曾帶友人與母親還有表姐會面,此時就懷疑活潑開朗的母親才是真正主筆者。後來表姐因家庭反對便停止了聯絡,此刻父母親則瞞著家人,透過鄰居同學的代收信件,繼續書信往來。
之後母親高等教育即將畢業,因為母親之父身為醫生,當時好環境家的女兒一畢業必定很快就會說定親事。母親為避免相親後可能會發生的不確定因素,造成對父親、對家裡、對相親對相等的傷害,毅然決然與父親相約出奔到鳳山,身上只帶些琴譜。因算錯日光節約時間,母親火車抵達時並未看到父親來相迎,但她也不害怕,拿出琴譜唱著一首首歌等到父親來到。
一年後母親家裡人找到母親,此時已經結了婚並生了大女兒,母親因信任她父親便直接跟著人回家裡。父親回到家中只看到來不及收拾的澡盆水,因不確定老婆是否會回來,甚至還保留了一瓶當時的水。
***
希望作者有把以上經歷更完整的書寫出來~~
註:作者父親為『朱西甯』-文學作家,有本超厚遺作『華太平家傳』,關於那個年代,也很值得一看。
註:作者母親為『劉慕沙日本文學翻譯名家,育有三女: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均在文學上有成,其中朱天文、朱天心亦為臺灣重要當代作家,朱氏一家在臺灣文壇有不可替換的獨特地位。

--
近期喜歡看些屬於庶民歷史,那麼,屬於我們家的故事呢?


**
剛好廣播又聽到了陳文茜專訪文化部長龍應台在推廣『國民記憶庫』http://goo.gl/mIJLGu
前陣子外公過逝了,我反而在守靈之夜,問起爸爸關於更早過逝的爺爺年輕時後的故事。
未曾,親口問過爺爺相關的事情,他也不曾提起過,像是沒有歷史的人,緘口不言,若生命終有些遺憾,現在我才真的懂。
祖輩之中,只剩下外婆,
男人的故事中脫離不了戰爭,而外婆呢?一生辛勞於田梗間,佝僂的身軀卻散發著極大的慈祥,不知如果問她,會有怎麼樣的故事?若不問,又會有誰,能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