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看戲】 綠光世界劇場- 八月,在我家 (電影:八月心靈風暴)

《八月,在我家》堅強演員表

我看過綠光世界劇場4齣戲:
求證》、《外遇,遇見羊》、《Closer情迷》、八月,在我家

在我所看過的這四齣世界劇場系列,都以豐富劇情單一場景飆戲到底搭配音樂燈光還有道具場景質感,一點都不會有單調不足之感比來回換了好幾幕但急需腦補場景的呈現方式,更加完整細膩很喜歡這種表現形式

當初購票純粹是因為太喜歡《求證而該戲主要演員:羅北安、姚坤君都有參與新戲,促使我大膽購票。

適逢公司德政放假,選擇2014/03/28觀賞吳導所謂"相當有勇氣"的城市舞台首場,座位選在二樓一排中間位置,票價宜人,視野非常好,加上城市舞台二樓前方沒有"防腦殘民眾"而加高的鐵欄杆,可以相當舒適而有禮貌的全程貼椅背觀賞,預定改建的國家戲劇院真該著眼改進一下!
一樓偏左格局(左:餐廳+門後廚房;右:客廳)(超出圖片的右方則為書房)
八月在我家這齣戲,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景相當講究。我得承認這對我是大加分作用。

由於沒有降幕,
一入劇院即可看到非常精巧可愛彷若娃娃屋的二層樓房剖面。一樓三間半(後廚房),二三間半(外加突出小陽台)。光是粗略一看美感與格局就已經大得分,而細看竹編靠背椅、方格黑沙發、厚重餐桌、崁入式格櫃、木製窗櫺、樓梯扶手欄杆樣式、鋼琴上的白色圓狀蕾絲,倏地將情感拉至那已遠離又不太遠還帶著一絲陰鬱的歷史宅第。

莫名地對其中毫不起眼的背景演出:嘉玲跪著一格一格擦拭樓梯地面,相當有感觸。
我彷彿看見了那二十多年前現已過世的爺爺身體還好,台南樓房還未改建,默默又溫柔的獨自清理房屋的身影。第一次想哭,居然是為了那曾經美好而毀損不再的時光記憶。

本戲相當鮮明地把已遺忘的場景更實體化重現。更藉由燈光營造傳達戲劇情緒,並利用燈光明暗度帶領觀眾視線關注某一房間上演的故事主線,但在其他較灰暗的燈光底下也不馬虎,仍有相當詳實的連貫演出,讓整齣戲相當有層次。

另外還有種燈讓人印象相當深刻:幾乎無光的昏暗室內,左右由側舞台打光進黃昏之感。寂寥,簡單,孤獨。
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爺家的晚上,為了省電室內不看書就不開燈,甚至黃昏,甚至夜晚,讓室外路燈以帶著曖昧的光線照進無相談的祖孫倆。莞爾之餘有些傷感。


左至右:次女、長女、媽媽
戲劇一開始,爸爸念了一位我記不起來詩人的句子,說大家都明白的道裡只因他先書寫出來,所以之後的人在相類似的情緒想用文字抒發時,都要冠上他名字,讓爸爸相當忿忿不平,還說他把太太關進瘋人院,而自己生活相當愉快,語意間聽得出反諷與對現實的無力感,似乎在宣告自己在家中的無奈。

交代一堆事情後九十度大鞠躬,明示故事將由此開始。



母親長期呈現歇斯底里狀態且戒不掉難以啟齒的毒癮,

長女掌控慾強,在遠方的城市擁有看似最現代的生活,卻有不想面對的丈夫外遇,

次女壓抑對自我的追求就近照顧雙親,渴望愛情,有個不能說的情人,

三女從小找不到自我定位,在外闖蕩了許久,回家逞強的大聲宣告:她即將展開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帶回家的未婚夫,則是梅開四度,且無法戒掉風流的男人。

母親的妹妹像是永遠不滿足現況,但只會嘴巴上抱怨所有身邊的人糟糕透頂,是個聒噪囉嗦的大嬸。這樣的大嬸,卻隱瞞了一個三十多年的秘密。



一個家,一開始一定是為了愛而存在。

因為愛,卻不一定有愛。

太多的私心包含在"以愛之名"裡面,用愛為要脅,因愛而怨恨,當愛不再單純,家也逐漸不在。





在所有鋪的明梗都用完之後,我以為會收在長女悲涼地接受自己只能回家的命運時,戲劇低潮結束。
母親最後關於父親的爆點,又炸醒了快要恢復平靜的現況,殘忍且頗具寓意。

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阻止了母親不顧緩急輕重,
寧可像偏執狂般只做些支微末節,卻不願早些撥出電話?
什麼時候開始的怨懟,經由初始小惡意的刁難,逐漸釀成不受掌控的大雪球?
而,明明隱瞞到底就好了,怎麼就脫口而出?

不是有意的,好壞都不是有意的,
像個孩子一樣,最後只能順從第一時間的情緒行事。
因為怨懟,說不出口,
因為累積的情緒太多,離不清頭緒,
終究只是慣性拖延到最後處理,潛意識想得到最決絕的結果。


當家人間天性親近信賴感被侵蝕殆盡,血緣實若陌生人。
分崩離析,家不是家,我不是我。


若家可以是一個不需要逞強的地方,或許一切都會不一樣吧?








---
很喜歡這齣戲,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入會員
且500終身免年費相當划算

這是我第一次需繳費的會員
否則雖然我戲看很兇
但仍然抱持著隨時會抽身的不切實際想像
而逃避入兩廳院會員一事~



-----------2014.5.19.電影觀後感-------------------終於等到二輪上映-------------------------


繼電影跟書只喜歡第一眼看到的模樣後,現在又要加上舞台劇了!
電影《八月心靈風暴》卡司很強,但我卻一直出戲:
這句話在舞台劇是怎麼表現的,那個轉折舞台劇又是怎麼突顯的,
也許語言隔閡也有關係,我英聽太爛,許多文字中的情緒,我在電影中都沒好好接收,
於是電影完敗腦海中的舞台劇!!!!


其實在看電影之前,我一直認為電影能表現得更完整細膩,部分情節更有張力,
但整部電影看下來,我卻有戲目被剪接太零碎的強烈感覺:這個人的爆點情緒我還沒消化,畫面就被切到另一個人,我明明還想看她說完話的顫抖,那些我在舞台劇上有看到的,卻被剪掉了。在看舞台劇的時候,我能完整的看到說出某句話前後,一個演員的呼吸、起伏、停頓與質疑,然後同時間利用眼角餘光注意接話的演員表現,很有種目不暇給、豐富飽滿、追逐燈光亮起處的樂趣。在強烈比較目的觀看電影時,突然覺得電影好平淡,完全中了綠光版本的毒!

總之電影觀後感,反倒是更突顯的喜歡舞台劇表現了,沒有換幕,更勝換幕!
另外也看到,所謂把劇本本土化的努力,除了邏輯上我無法接受大麻與嗑藥外,簡直就是台灣家庭倫理劇。
再有下次,還要再去看舞台劇!









5 則留言:

  1. 您好,我是綠光劇團的藝術行政 :)
    感謝您來看戲支持而且喜歡這齣戲,想請問這篇文章是否方便讓我們轉到FB呢?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可以的~ 真的很喜歡這齣戲帶來的感動享受與省思~~
      (很抱歉沒有回來瀏覽網頁的習慣導致這麼晚回覆!!)

      刪除
    2.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票早就買好了
      持續都有在看演出喔~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